在福建商界,柯希平的低調是出了名的。身為廈門首富,雖然關注他的媒體很多,但柯希平極少接受采訪。也因此,當接到采訪任務時,記者心里充滿忐忑。也許是因為之前有過幾次簡短交流的緣故吧,當秘書向其匯報中華工商時報記者的采訪請求時,他欣然接受。
在福建商界,柯希平的低調是出了名的。身為廈門首富,雖然關注他的媒體很多,但柯希平極少接受采訪。也因此,當接到采訪任務時,記者心里充滿忐忑。也許是因為之前有過幾次簡短交流的緣故吧,當秘書向其匯報中華工商時報記者的采訪請求時,他欣然接受。
采訪地點安排在廈門市鷺江道財富中心42樓。柯希平的辦公室就在這里。3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布置異常簡潔,沒有絲毫的奢華,一如柯希平的行事風格。坐在沙發上,透過玻璃幕墻,眼前是一片美麗的海濱景象。伴著一杯清香的安溪鐵觀音,我們展開了采訪話題。“弟弟都退休了,我還在打拼”
“蠻拼的。”這是身邊朋友對柯希平的評價。對這3個字,柯希平自己也覺得很貼切。“弟弟去年都內退回家享受晚年生活了,我55歲卻還在堅持工作。”柯希平笑著告訴記者。
其實,柯希平完全可以退休。之所以繼續堅守,更多的是源于其與生俱來的拼勁。交談中,記者得知,柯希平出生于安溪縣蓬萊鎮,祖輩都是臉朝大地背朝天的農民。小時候,家里很苦,僅靠幾片茶山和農田維持生活。柯希平從小就憑著一股能打拼的勁兒,上山下水,采茶種地,讀書斷字,樣樣都行。至今當地的老師還會以他為楷模,讓后輩學習他的吃苦精神。
1989年,因天生的拼勁和突出的表現,柯希平被聘任為福建省供銷公司廈門分公司總經理。“那時分公司處于嚴重的虧損狀態。”柯希平回憶說,要想扭虧為盈,必須大膽改革。為此,上任后,他大力加強管理,健全規章制度,精心經營,銷售收入直線上升,幾年工夫就突破億元大關,企業迅速發展。
除了敢拼,柯希平身上還有著商人特有的嗅覺。經過觀察,他發現,當時廈門的建材市場規模小、檔次低、發展空間廣闊,于是投資2000萬元,與人合辦了“廈門恒興建材裝飾材料有限公司”,成為當時廈門乃至福建省規模較大、專業性裝飾材料總匯,填補了廈門此項行業的空白。此后,又合建了廈門較大的建材市場—“江頭建材市場”,創業通道迅速打開。
柯希平的誠信經營在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。每每談及此,身邊的人都要講起發生在1993年的那段故事。“當時公司與福建省五建簽訂了2000噸鋼材供貨合同,后來鋼材價格上漲,按照行業潛規則,我們是可以向五建要求加價的。但是柯總堅持按合同價走,后來就以低于市場價近10萬元的價格供貨,他的名聲也就這樣傳開了。”當時在公司工作的黃師傅介紹說。
敢拼、會拼,再加上誠信,恒興的發展風生水起。21年后,恒興集團已成長為廈門一家多產業經營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,形成礦業、地產、貿易、投資和資產管理五大業務板塊。
“企業家要具備創新變革品質”
在商場摸爬滾打數十年,柯希平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:企業家精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。記者不禁好奇,在這位成功的商界前輩眼中,“企業家精神”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概念?
“要探索企業家精神的根源,需要從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優秀文化說起。”面對記者的提問,柯希平娓娓道來,“在中國,商業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,企業家也被稱為商人,商人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,比如儒、釋、道以及后來在福建發展興盛的朱熹理學等,是一脈相承的。商人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和精華,從"仁、義、法、智、信"等古訓中形成了為商之道;反過來商人又通過廣泛的社會商業活動,讓這些文化和精神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生根發芽。因此,企業家精神來自于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。”
“當然,企業家精神也是不斷變化的。”喝完茶,柯希平繼續說道,“經過數千年的洗禮和發展,隨著時代的變遷,企業家精神具有了更豐富的外延和內涵。企業家精神的外延,包括今天所說的"愛國、誠毅、勤儉、奉獻"等內容。”去年7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福建企業家的回信中提到這樣一段話:“要繼續發揚"敢為天下先、愛拼才會贏"的闖勁,進一步解放思想,改革創新,敢于擔當,勇于作為,不斷做大做強,促進聯合發展,實現互利共贏,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。”這段話成了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好地詮釋。
柯希平認為,在所有的品質當中,企業家精神的靈魂,是創新和變革。“由商人推動的商業活動貫穿著國家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,商業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變革。在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時期,土地與農業可以看成是國家社會生存和穩定的基石,但不是社會變革的主要源泉,商業才是變革源泉。手工作坊的產生,促進了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變;當手工作業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,就開始用機器作業替代手工作業,產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;當代,因互聯網經濟而催生的科技變革,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。這些都是商業影響和促進經濟繁榮、社會變革的例證。因此,我理解的企業家精神的內涵是創新和變革,正是這種創新和變革的力量,通過不斷創新出來的生產生活方式,推動著社會持續進步。”柯希平說。
“不要輕易進入陌生領域”
說到資本投資,紫金礦業(601899,股吧)算是柯希平的成功,也是重要的投資。記者獲悉,當時,柯希平用1000多萬元入股當時并不被看好的紫金礦業,也承受著各界的質疑。但10年后數十億元的回報證明他的投資是正確的。紫金礦業投資的成功讓柯希平信心大增,財力也迅速雄厚。
在福建生意圈,柯希平還有一個稱號,叫“多多先生”。就如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評價的那樣:柯希平的投資胃口好比他的酒量,和柯希平喝酒的人無不感慨他的海量。從他當前投資在建的廈門較大的寫字樓、2009年入股京東方就可見一斑,每一次投資都是大手筆大投資,且敢進敢出,出手又快又準。而其投資的門類更是輻射廣泛,涵蓋了金融、電子、有色金屬、汽配、醫療、旅游以及新興產業等各個領域。
在轉型升級成為熱門話題的當下,這位在投資界屢有斬獲的商界大佬,對企業的轉型又有怎樣的看法呢?對此,柯希平說,轉型要非常慎重,不要輕易進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,那樣很容易出現資金鏈的問題。“先保住自己熟悉的行業,再求發展較穩妥。”
以恒興集團為例,柯希平介紹:“我們集團實際上已進入新興領域,例如金融、高科技材料等領域,但只是財務投資,不參與具體的管理,因為團隊對此不熟悉。而在熟悉的領域,我們進行的是戰略投資,例如礦業、地產、貿易等領域,因為在傳統領域,我們的把握比較大。”
“廈門民營經濟體量并不大”
作為廈門市工商聯主席、商會會長,柯希平積極帶領民企造“大船”參與國際競爭。“在全國,超過百年歷史的商會并不多,海港城市商會更是極為稀罕。廈門早在111年前就有了自己的商會,開福建之先河。1946年,廈門商會代表還在全國首倡設立商人節并得到當時政府的批準,可見當時廈門商會、商人走在全國的前列。”柯希平說,相比之下,眼下廈門民營經濟體量并不大,“在廈門,國企、外企、民企三分天下,但全國很多地方,民企已占到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。并且,連續多年評選全國民營企業500強,廈門民企始終榜上無名。相比百年前廈門民營經濟走在全國前列的情況,如今是落后了。”這讓他感覺責任重大。為此,他發起組建了廈門民企“大船”—廈門市民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,希望能突破廈門民企無500強的瓶頸。
同時,柯希平還積極通過工商聯(總商會)這一連接民營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,向政府部門及時傳達民營企業、特別是弱勢企業的呼吁和困難,積極建言獻策,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。針對廈門民企貸款難、融資難的問題,他積極建議市政府增加批準小額貸公司和村鎮銀行;針對民營企業不公平待遇、小微企業稅負過重、民企用地難等問題,他積極與市委、市政府溝通,促成了廈門市《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》的出臺。
作為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,柯希平在經濟、民生等領域認真調研并合理建言,積極參政議政。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,他提交了《國家應重點扶持養老產業》的提案,建議把這一新型產業放到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來加以扶持、推動。在去年全國兩會上,他又提交了《修改“中小企業促進法”》的提案,指出2003年頒布的《促進法》已不能完全適應目前經濟形勢變化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,建議明確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,完善中小企業定義標準,各部門及各地方政府要切實落實國家針對中小企業的相關優惠政策。
COPYRIGHT © 恒興集團 版權所有 閩ICP備08009988號-1 技術支持:35.com